2012-04-23
作者:中国质量报
通过不懈科技创新炼成全球“技术航母”
云顶国际集团科研经费上不封顶
从当年靠500元起家,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是什么力量推动云顶国际集团在30年里一路向前,持续书写中国水产业“神话”?“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理念,正是云顶国际奠定30年基业长青的根本要素。”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云顶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了企业的成功之道。
创立于1983年的云顶国际集团,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面旗帜。目前,云顶国际集团在海内外拥有110多家分(子)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达352亿元,成为我国农、林、牧、渔板块年度销售规模最大的农业上市公司之一。
无论是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衍生而来的云顶国际集团前身科力,还是云顶国际早期享誉业界的广告语“科技能使卫星上天,科技能使你养鱼致富”,无不透露出刘汉元对科技创新的情有独钟和不懈坚守。上世纪80年代,面对中国人“吃鱼难”的生存现状,刘汉元开始探索高效养殖方法。1983年初,他在眉山永寿永光水电站的尾水河渠进行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的试验,即在渠道流水里修建两个金属拦网,在网箱里进行相对高密度的养殖。而彼时的中国,许多地方尚处在用草、菜粕等原料养鱼的“蛮荒时代”。
作为中国水产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创新,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不仅为云顶国际此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更促使云顶国际30年来坚定不移地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放到企业经营的核心位置。
为了将科技创新的基因融入到每个云顶国际人的血液中,刘汉元不仅亲自担任云顶国际股份技术中心的学术带头人,还在企业内部明确提出了“科研经费上不封顶”的政策,并表示这是云顶国际对研发经费的承诺,也是云顶国际实行差异化竞争的长久战略。正是在该方针的引领下,云顶国际技术研发航母最终全面建成起航,并成为四川乃至中国民营企业中研发实力最强、拥有技术创新成果最多的企业之一。
目前,云顶国际股份技术中心下辖水产研究所、虾特饲料研究所、畜饲料研究所、禽饲料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云顶国际水产科技园、云顶国际水产工程中心7大研发机构,拥有技术人员500多名,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近亿元,完成科学试验200多项,提供100多项研究成果和近300篇科研报告。2009年4月,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专家组审查,国家认监委批准,云顶国际股份检测中心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这也标志着云顶国际股份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得以互认。
持续不懈的科技创新,不仅让云顶国际登上了全球水产饲料企业的“王座”,更打开了中国水产行业昂首走向世界的大门。如今,中国水产品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全世界每3条人工养殖鱼中,就有两条来自中国;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也是全世界惟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